欢迎来到中国楹联第一门户网站!    咨询电话:010-68212557  68218567

从贾宝玉题联受到的启示

网站首页    联墨双修    联论文章    从贾宝玉题联受到的启示

(辽宁 国元令)《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有过多次写作经历,最为成功的,大概是第十七回中的“试才题对额”。虽然所作对联仅有四副,但可谓情境相洽,对仗工稳,托意深婉,韵味悠长。细细揣摩,会对今天的楹联创作有所启示。我们先对宝玉之作进行简略分析。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此联题于沁芳亭。这里“佳木茏葱,奇花闪烁,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俯而视之,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玉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沁芳亭便坐落于这里的一桥之上。联中“柳”对“花”,“借”对“分”,“翠”对“香”,“绕堤”对“隔岸”,“三篙”对“一脉”,对仗工稳,天衣无缝。“三篙”,从深度说水,极言水深。水深则清澈涵碧,使得堤上柳树增添了秀色。“绕堤柳借三篙翠”,虽然表面上说“柳”,实质上表现的是水。“隔岸花分一脉香”,极言水的流动。“一脉”,从溪流的形状说水。岸上花团锦簇,芬芳馥郁;溪中碧水微澜,流深涵香。仿佛溪流已然分得两岸花儿的香气,整条水流均有香味。题沁芳亭,未露“沁芳”二字;通篇写水,但不着“水痕”,尤显炼句修辞之高妙。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此联题于后来林黛玉所居潇湘馆。这里“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掩映”,凸显的是竹子主题。

“宝鼎茶闲烟尚绿”中的“宝鼎”,指煮茶的鼎炉。茶沸热时,日光透过竹影的照射,烟中似有绿色;“幽窗棋罢指犹凉”,是说在一片竹林中下棋,即使在火热的夏季,也会感觉到一袭寒凉。联中以“茶闲”“棋罢”之情境,突出新竹的鲜绿幽香。翠竹掩映,所以鼎吐绿烟;浓荫生凉,所以纤指犹冷。十四字没有明写竹子,但是竹子的色彩、寒意、幽深、恬静全部跃然纸上。

稻香村为大观园中一景,这里“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槿、柘,各色树枝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贾宝玉为此处题写的联语为:

新涨绿添浣葛处;

好云香护采芹人。

上句从田庄背山临水写来。“绿添”,是指新春之水不断上涨增加,是写景。“浣”,洗濯。“葛”,蔓生植物,多生于山间,煮取它的纤维,在流水中捶洗干净后,可以织布制衣。“浣葛处”,明写景,暗喻人。

下句暗喻元春,身为贵妃,如祥云庇护着贾家之读书人。“好云”,指云能生色,又兼喻“喷火蒸霞一般”的杏花,所以说“香护”。“芹”,指水芹菜,多长于水边。《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泮水,泮宫之水。后人把考中秀才入学为生员,叫作“入泮”或“采芹”。所以“采芹人”,指的是读书人。此句与上一句字面上说的是村野人的事,切所题之景,而出典则又“入于应制之例”,且同用《诗经》语。写山、水、杏花诸景,而不着“山”“水”“杏”等字,乃写作技巧之讲究。

众人来到后来薛宝钗所居蘅芜苑,这里“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所馥,非花香可比……”在两卿客吟出对联后,宝玉题写一联:

吟成豆蔻才犹艳;

睡足酴醾梦亦香。

“吟成”一句,是说吟成杜牧那样的豆蔻诗后,才思依然蓬勃。唐代诗人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指草豆蔻,春天开花,密集成穗状花序。花初生时,卷于嫩叶中,俗称含胎花,以喻少女。“睡足”一句,因修辞技巧而兼两层意思:一是花枝软垂无力像睡梦沉酣;二是人在花气中睡梦香甜。“酴醾”,蔷薇科植物,春末开花。上句的意思是,写诗去歌颂豆蔻的美,写完以后其诗才都有鲜艳的色彩;夏天午睡正酣,忽被一阵花香惊醒,好像连梦也都带有香气。

宝玉所撰四联,至少给我们这样几点启示,撰写对联一定要注意做到:

一要切题。切题,就是对联创作中要尽量做到切人、切时、切地、切事、切景、切己。首先要切合“题”围,所写的内容尽在话题的涵盖之中;其次是切中“题”旨,不偏题,不跑题,体现并切中“命题”意图。也就是说,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有强烈的针对性。

贾政所带卿客的联作“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就是犯了不切的毛病。正如宝玉所言,“此处并没有‘兰麝’‘明月’‘州渚’之类”,如此写来,有生搬硬套之嫌,更兼“斜阳”亦有“颓丧”之感。

二要工巧。工,就是工整。所谓工整,即工稳、细致、整齐。一副对联,必须是字句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谐,句式相仿,要完全符合或基本符合对联的本质特征和创作规律。

巧,就是巧妙、灵巧。《说文解字》释为“工巧,饰也。像人有规矩也。”朱锴曰:“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简单地说,就是要“精巧凝练”。要以寥寥数字表达无穷的丰富思想、感情和意象,在构思、布局、炼字、遣词、造句上精心调配,达到言近旨远,字字珠玑。

惜墨如金,巧琢细雕,“冗繁削尽留清瘦”,楹联才能“工”;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日间挥写夜间思”,楹联才能“巧”。具体地说,就是要辨别判定准备使用的每一个词汇的含义、容量、分寸、色彩、声响等,反复揣摩其表达意旨是否准确,抒情状物是否生动,节奏旋律是否和谐,形象意态是否鲜明,情绪感染是否到位。而挥“字”如土,则是联作不“工”不“巧”的症结所在。

三要含蓄。含蓄是一种“意在言外,含而不露”的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相当于国画中的“留白”,是要给读者留出思索和品味的余地。

含蓄的精妙在于“不著一字,尽显风流”。就是联语中不正面涉及描写对象,而是通过其他方法将对象的精神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所谓“言下未尝毕露,其情则已跃然。”宝玉写水不著“水”,写竹不露“竹”,就是含蓄手法的具体体现。

四要精短。楹联是文学的轻骑兵,以精短见长。宝玉写的全是七言联,《红楼梦》中还有很多精品对联也是七言。如“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在奁中待时飞”等等。

对联,特别是春联,一定要写得精短。试想有人在门上贴了多字春联,又有几人能耐着性子去读完呢?如果是五言或者是七言,人们赏读时一目了然,尽享春联带来的意趣与享受。现在有一种不大好的风气,对联越写越长,字数越来越多,读起来简直就像没有词牌的词,这是有违对联的本质特征的。从实际应用的效果来看,对联还是要写得精短才好。

 

2019年7月26日 18:11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