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楹联第一门户网站!    咨询电话:010-68212557  68218567

“青莲杯”首届全国青年诗词楹联大赛颁奖典礼暨“第四届全国青年诗词楹联论坛在浙江武义举行

网站首页    联坛新闻    专业委员会动态    “青莲杯”首届全国青年诗词楹联大赛颁奖典礼暨“第四届全国青年诗词楹联论坛在浙江武义举行

(肖泽龙 林剑艇)2022年7月15日—17日,“青莲杯”首届全国青年诗词楹联大赛颁奖典礼暨“诗意中国·联动青春”第四届全国青年诗词楹联论坛在浙江武义田庐文创园举行。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李培隽、常务副会长肖良平、副会长胡福利,重庆市沙坪坝区文联党组书记黄峥,金华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志文,武义县政协秘书长林蔚国,县文联副主席汤丽君,县文广旅体局党委委员、县博物馆馆长傅毅强,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蓝献青,浙江田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成斌等出席颁奖典礼和开幕仪式,众多省市楹联学会和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青莲杯”首届全国青年诗词楹联大赛获奖作者代表,以及来自黑龙江、山东、宁夏、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重庆、江西、广西、贵州、福建等十余省市(自治区)的40多位青年诗联家和在校大学生参加活动。

颁奖典礼和开幕仪式简单而隆重。汤丽君首先致辞,表示对与会嘉宾的热情欢迎;青年学社常务副社长戴传珍汇报“青莲杯”赛事的活动组织情况;傅毅强代表赛事组委会宣读获奖名单;李培隽、肖良平和林蔚国共同为入选和入围作者颁发荣誉证书;赛事评审委员会专家代表、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吕可夫为获奖作品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林蔚国代表相关主承单位,对与嘉宾的到来表示亲切地问候,同时鼓励青年朋友继续传承好、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李培隽在讲话中表示,诗词楹联的创作要紧紧围绕党的文艺工作路线,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他指出:“青年楹联家要勇于挑战,以楹联的形式来表达党的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要让楹联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要让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教育基地的创建和论坛研讨会,以及高校联盟的年会,都是非常好的实践。要对这些新的活动进行总结,进行提高。要关注楹联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民俗性,提供更有价值的论文。”讲话最后,李培隽宣布“诗意中国·联动青春”第四届全国青年诗词楹联论坛开幕。

 

 

在论坛发言环节,围绕“当代青年与诗词楹联文化发展”“新时代诗词楹联理论与实践”两个议题,重庆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析力,中山大学在站博士后、特聘副研究员王怀昭,浙江大学文学博士、玉林师范学院教师周于飞,“青莲杯”获奖代表龙健,四川省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康玺,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陈志文,中国楹联学会学术委员副主任、青年学社副社长张小华;长沙学院副教授、长沙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王璇;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师、青年楹联家赵继杰;青年学社副秘书长康玺,浙江卫视《向上吧,诗词》总冠军、青年诗人杨强分别结合各自在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学科融合和创作实践等不同领域的独特经历展开学术交锋。

发言人们各抒己见,将论坛的氛围推向了高潮。当代“全国联坛十秀”之一吕可夫、中国楹联学会青年学社社长王家安分别在线下和线上对两场发言进行了精彩的评议。王家安认为:“年轻人要从事楹联文化研究,首要的是信心,是坚定千年楹联文化生生不息的信心,坚信当代楹联文化必然复兴的信心,坚持复兴楹联文化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心;其次是恒心,作学问容不得务虚,这个恒心就要求我们要有‘爱你孤身走暗巷’的勇气,锚定学术方向,在楹联文本、格律、修辞、史略、文献、人物等方面用尽洪荒之力,开拓一片天地。”

 

 

李培隽为论坛交流作总结发言。他强调:“创作是基础,研究是引导,在创作以及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提高,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然后产生归纳,才能产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学术理论。”他鼓励青年学社继续团结青年,拓宽眼界,积极创新,为青年诗词楹联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15日晚上的诗联文化交流会上,在武义县政协主席李杨勇、文联主席朱芳笑以及相关与会嘉宾的见证和参与下,由青年诗联家杨强、赵继杰,多个全国性灯谜赛事冠军获得者陈颖炜等领衔开展的飞花令、灯谜竞猜、知识竞答、现场对句、命题创作等互动游戏,将与会嘉宾和本地诗联爱好者们凝聚在一起,选手们争先恐后,你来我往,气氛热烈,笑声迭起。

16日晚上的诗联书法笔会环节,李培隽、肖良平与金华市文联主席蓝跃军、武义县政协副主席董三军带领的多位本地书法家展开书法交流,而书写内容则是由与会诗联家们在采风过程中围绕本地文化景区创作的楹联作品,可谓群英荟萃,联墨相辉,该环节吸引了众多当地村民前来观瞻交流、合影留念,将论坛活动再次推向高潮并画上完美的句号。

据悉,全国青年诗词楹联论坛是中国楹联学会指导下的专业性品牌活动,从湖南长沙、重庆磁器口、广西柳州到浙江武义,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楹联学会青年学社以“青莲”之名,追李太白“青莲”之遗风,聚青年之力量,咏青春之意气。通过大赛、论坛、采风创作等形式,推进楹联文化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2022年7月19日 14:22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