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楹联第一门户网站!    咨询电话:010-68212557  68218567

青海省楹联学会在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会上的交流发言

网站首页    联坛新闻    各地动态    青海省楹联学会在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会上的交流发言

中联会各位领导、各省市代表老师、大家好!

在中国楹联学会召开理事会之际,我受本会杨俊义会长委托,就青海省楹联学会这几年的发展历程向大会做一汇报,不妥之处,请多多给予指点。

青海省楹联学会成立于2016年7月6日,第一届楹联学会会长由吴有生同志担任,任期三年。2019年8月28日,召开青海省楹联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杨俊义同志担任会长,任期五年。

可以说,青海楹联学会的第一届是打基础的一届,第二届是发展壮大的一届,在两届会长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青海省楹联学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从刚开始的5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300多人,并通过不断培训,人数和联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两届会长的带领下,学会一班人团结广大会员,打基础、谋长远,积极开展楹联文化活动,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文明城市、大美青海等方面的创建活动。通过举办楹联知识培训,积极撰写诗词楹联,举办联墨书画展,并对我省有关县市开展的征联活动进行专业评审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会的知名度。

在几年的楹联文化活动中,我们着重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支部建设,强化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重点加强党员思想教育。通过统一党员思想,积极安排党员在主题活动日、建党节、国庆节、五一国际劳动节、春节等重要节日进行对联创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学习和交流。通过学习,大部分会员的写作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二是加强学会培训基地建设。我会通过与青海中华小记者指导委员会协作,在其所办学校设立培训基地,基地成立后,多次进行楹联、诗词、书法的讲课,提高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三是加强和深化联教工作,培养和提高会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会员认识社会、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艺术修养。结合日常审联、开会、书法创作、私人聚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楹联知识的培训、学习、探讨、交流和提高,寓教于审、寓学于会,寓联于墨,寓知于常。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独立创作能力的楹联爱好者,为今后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加强和鼓励联墨双修,提倡和鼓励会员以墨兴联,以联促墨,促进楹联和书画作品有机结合,做到相得益彰,并注重收纳具有书画功底的人员入会,并长期进行楹联知识方面的学习和交流,以推动楹联事业的全面繁荣。

五是加强和规范学会宣传工作,提倡楹联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加强学会宣传出版和网络管控工作,杜绝思想灰暗消沉甚至有颓废倾向的作品出现,先后出版了《青海楹联报》和《青海楹联》杂志,创办了《青海楹联公众号》,制作了8期《美篇》和28期《公众号》栏目。作为学会会刊和会员发表作品的主阵地。同时,为了继承和发扬青海楹联文化事业发展,我会召开《青海古今对联汇编》研讨会。经过讨论,全体会员对编纂此书有了统一认识。大家也都尽其所能,积极投身于编纂工作中,目前此书的编纂工作已进入定稿阶段,可以说,这部汇编是青海省有史以来最为全面的一部楹联专集,也是第一部对本省楹联进行全面整理和编辑的专著。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汇编得到了中国楹联学会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会长李培隽先生,原会长蒋有泉先生,名誉会长叶子彤先生,常务副会长肖良平先生等40余名国内专家为这部汇编题写了贺联,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能够写一些带有青海元素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方面的联作,如昆仑山,三江源,青海湖,长江文化、黄河文化等。我们诚心期待各位老师的大作能够编入这部汇编之中,以增加丰富文化内涵。写好后可以直接发到我的微信,如果没有微信,可以发到这次常务理事会群里,相信中联会的领导能够支持这项工作。

六是加强楹联普及工作,通过每年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进园林、进工厂的“五进”活动,普及楹联知识,让更多的人喜欢楹联,了解楹联,从而促使更多的人走进楹联创作队伍,从业务上贴近指导,促进发展。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会员下乡采风,进区写联,亲近基层,吸收营养,交流心得,每年都举办送春联下乡进社区启动仪式。并向两市、四县、17个社区、小区等书写赠送春联福字,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会员的创作热情,使他们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和更加鲜活的作品来。

七是加强楹联系统和对外联络工作,学会成立后,就接受中国楹联学会的业务领导和艺术指导,同中国楹联学会以及全国各兄弟楹联学会保持畅通关系,通过主动上门请教,或请兄弟省市区学会会员来访,交流工作经验和创作经验,向先进省市的同仁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拓展了我们的学习通道。

八是结合我省旅游景点和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积极配合省内各大景区和重要景点,进行楹联创作活动,先后向湟中扎麻隆景点、湟中“千紫缘”农业项目,湟中李家山“河湟小镇”旅游景点,海东“彩陶·生命与诗”主题活动等进行撰联,得到了当地宣传部门、文旅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去年我们又和三江源国家管理局进行合作,先后召开两次座谈会,积极发挥楹联文化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打造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以及三江源流域带给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这次三门峡楹联学会带了一个好头,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和借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努力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江源的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三江源国家公园,不仅是青海省重要的水源保护地,也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更是青海省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重头戏。在这里,汉族文化、藏传佛教、羌族文化、土司文化和游牧文化等多种文化互相交融、发展,具有广泛的文化属性。楹联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够和三江源文化密切结合在一起,打造出三江源楹联文化长廊,以联促文,以文育人,让文化与江河共生共贏,则是我们整个楹联文化之幸。

青海地大物博、山脉雄浑,源水清澈,河流纵横,草地丰茂,林壑幽美,这里有古老的传说,这里有人类起源的见证。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多彩的文化、壮丽的山峦、广袤的草地、清澈的湖泊,构成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图画。青海是大自然的杰作,汇聚了无数令人惊叹的美景。青海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地,到处散发着青春的魅力。青海是一块尚待开垦的文化宝地,可以描绘最美最靓的风情。青海是一个能够让人的心灵不断洗礼的地方,宁静中显得庄重而美丽。李白的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正是青海山河的生动写照。作为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青海是一片神奇而大美的土地,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在这样一个美不胜收的地方,我们相信,楹联文化一定会在这块土地上勃发生机,繁枝茂叶。

 

发言人:张国云

 

 

2024年7月3日 15:51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