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楹联第一门户网站!    咨询电话:010-68212557  68218567

担负两行诗使命,践行九代会精神

网站首页    联坛新闻    学会动态    担负两行诗使命,践行九代会精神

中国楹联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11月5日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胜利闭幕,与会代表肩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用文化赋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各自岗位上宣传贯彻落实“九代会”精神,全国各地兴起了“踔厉奋进,守正创新,谱写楹联文化事业新篇章”的热潮。
     11月8日,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肖良平、副会长潘文海、秘书长林向阳担负两行诗使命,践行“九代会”精神,在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宿迁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高树军陪同下,来到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考察调研。沭阳积极打造楹联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在“九代会”上被表彰为“弘扬楹联文化先进单位”。沭阳在楹联教育方面尤为突出,影响较大,其中的怀文中学于2008年承办全国楹联教育工作会议、承担编写全国楹联教育教材的任务,被誉为楹联教育的“孵化器”。还有南湖初级中学,用楹联开展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李培隽曾来该校考察调研并充分肯定,《中国楹联报》以《打造“全国红色楹联第一校” 沭阳南湖中学有办法》进行了专题报道。目前,沭阳的楹联文化事业乘“九代会”东风,正扬帆击流,奋勇前行,扎下、刘集、悦来三个镇正在追赶先进,楹联教育与楹联文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三位中联会领导在听了沭阳县诗词楹联协会会长杨光生的汇报后,对沭阳的楹联文化事业积极的发展态势给予了高度评价。
     肖良平一行对沭阳的刘集镇、悦来镇、扎下镇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考察调研,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三个镇在推进楹联文化事业发展中,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一是重视组织体系建设:成立领导小组,书记、镇长担任组长,镇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领导亲自谋划,亲自督查,各成员单位全力以赴,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二是重视楹联文化场地、文化设施建设:为人民群众享受精神文化提供实实在在的条件与保障,把文化惠民工作落到实处。三是重视楹联教育工作:要求辖区学校开展楹联育人活动,并为学校改善与提升楹联文化育人环境提供资金保障。由于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三个镇的楹联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有序推进。他们在确定本镇的楹联文化事业的规划时,又能结合本镇的具体实际,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因而又各有特色,各具风格,同样让三位领导颔首称是。
     刘集镇——用楹联文化为新农村建设增加内涵。沭阳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叫郇旃,其后代在刘集镇开枝散叶,已形成一个村庄即今天的郇河村。刘集镇在郇河村新农村建设中注重挖掘该村历史文化底蕴,并把代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联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村广场、亭廊上布置了移风易俗、和谐互助等正能量对联,家家户户的院门两侧都有一副迎祥纳福、孝亲爱国等积极向上的对联。整齐划一的新楼房配上紫底金字的木制对联,彰显了新农村的历史底蕴和时代气息。该村秉承进士遗风,向来崇文重教,每年能考上十几个大学生,其中2023年考上两个清华北大。该村的学生利用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开展学习楹联知识活动,传播弘扬楹联文化。

 

在沭阳县刘集中心小学调研指导


     悦来镇——联墨双馨让学校教育担当历史使命。悦来镇有一所小学,一所初中,为了增强办学的合力,县教育局于2002年将其合并为九年制学校。该校十分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是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近年来,该校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支持下,积极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其中书法教育的成效尤为显著,学生学习书法已成为一门基础课,该校已成为江苏省农村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特色学校。在此基础上,该校又把楹联教育与书法教育结合起来,让楹联与书法相得益彰。目前,该校正在积极推进楹联教育,着重点是通过开展楹联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化对楹联知识的理解,逐步掌握楹联的创作方法。

 

在沭阳县悦来九年制学校调研指导
 
      扎下镇——建设楹联广场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扎下镇的楹联广场位于该镇的闹市区,为了让更多的居民受到传统文化的滋润与熏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镇党委政府下决心拆巨资建设极富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的楹联广场。广场上的亭子、柱子、长廊都刻挂了木制对联,对联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来创作的,且都是7个字的藏头联,内容通俗易懂,看后能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该镇经常干部群众在楹联广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说起扎下镇楹联广场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联,还要感谢《中华楹联报》主编方留聚先生,这些对联是由方先生提供素材、我县楹联专家高树军老师加工创作的。

在沭阳县扎下镇九年制学校调研指导

     中联会三位领导在全面了解三个镇的楹联工作后,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中肯的指导意见,重点是扎扎实实开展楹联教学活动,让楹联文化持续发扬光大。应三个学校的请求,肖会长、潘会长不吝笔墨,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和励志对联,助力学校推进楹联教育的发展。《校园楹联报》记者相高报道

2024年12月2日 17:31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