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学会谋发展 两行联韵促协同——京津冀楹联文化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在津召开
(来源:艺趣时代))京津冀楹联文化协同发展联席会议4月20日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妈祖文化园崇善书院多功能厅举行。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李培隽、常务副会长肖良平、会长助理孙英专程到会祝贺。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楹联学会主要领导及代表二十余人出席。会议由天津市楹联学会党总支书记施琪主持。
联席会议围绕京津冀楹联文化协同发展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天津市楹联学会会长陈伟明在致欢迎辞时表示,此次联席会议在天津成功召开,是楹联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又一次落地实践。津门联坛作为近年来业界掘起的一支劲旅,在楹联文化进社区、进景区、进校园、进乡村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当地党政部门和中楹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兄弟省市学会的经验引路。此次由天津学会倡议并率先发起此次会议,旨在充分发挥楹联文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的纽带和桥梁作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赋能助力。
中国楹联学会名誉副会长、北京楹联学会会长陈洪海发言时表示,京津冀三地楹联文化协同发展的倡议很及时也很必要。协同发展首先文化是魂,三地学会应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协同开展以楹联为抓手的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活动。在这方面,北京学会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他建议,联席会应在制度化、常规化方面多做文章,共建平台、分享经验,特别是用项目合作带动三地学会协同发展,切忌联席会变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中国楹联学会事业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楹联学会会长梁爱军在发言时表示,京津冀地域相连、人文相亲,历史上就是一家人,此次联席会议的召开,再次把三地学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与京津两个直辖市携手开创楹联文化事业美好未来,既深感荣幸也倍受鼓舞,河北学会将充分挖掘燕赵文化底蕴,发挥四十年创会经验的能量作用,与京津两地学会共谋楹联文化发展大计。
中国楹联学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肖良平在讲话时指出,京津冀三地学会协同发展十分必要,特别是要在常态化方面多下功夫,如建立联合办公室、秘书处等。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及时沟通情况、优势互补,而且让楹联文化能够在信息化时代释放出更多的正能量。同时,他希望三地学会通过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多出经验、多出成果,为全国做出表率。
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李培隽在最后的总结讲话时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此次京津冀楹联文化协同发展联席会在津召开,对于整个楹联界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楹联文化协同发展,是联合而不是联盟,三地要充分发挥天时地利的区位优势,在分别开展好本地楹联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大首都功能区的意识,不断扩大辐射力,并着力文旅商融合发展,争取打造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楹联文化品牌项目。他还强调,三地楹联文化协同发展不是应景之举,更不是学会间的联盟,在创新中时刻不忘守正,在发展中时刻不忘办会宗旨。他真诚希望京津冀楹联文化协同发展,能给全国联界带来更多惊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联席会上,三地学会主要负责人共同签订了协同发展的框架协议。会议期间李培隽、肖良平、陈伟明等中楹会主要领导,应邀出席天津市台办向中新生态城妈祖文化园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揭牌仪式,还分别参观了中国楹联博物馆、红学纪念馆、津南区咸水沽镇“三区两园一所”楹联文化惠民工程和中新生态城妈祖文化园楹联文化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