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楹联第一门户网站!    咨询电话:010-68212557  68218567

中国楹联学会诗钟文化研究院(诗钟社)工作会议在津召开

网站首页    联坛新闻    专业委员会动态    中国楹联学会诗钟文化研究院(诗钟社)工作会议在津召开

诗意飞扬看我辈  钟声激越唱津门

 

(天津 砚屏)2020年11月10日,中国楹联学会诗钟文化研究院(诗钟社)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李培隽,名誉会长蒋有泉,党支部书记胡春奎,常务副会长(法人)肖良平,副会长陈伟明、倪进祥,名誉副会长、《中国楹联报》主编卢晓,会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林向阳,会长助理兼诗钟文化研究院(诗钟社)常务副院(社)长孙英,诗钟文化研究院(诗钟社)副社长宗宝光、王善全、李林洲、王家祥、王柏松,会长助理、对联杂志主编傅海青,张伯驹先生关门弟子杨沛,南开大学教棱敖堃等诗钟专家和各会员诗钟社负责人5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助理、诗钟文化研究院(诗钟社)常务副院(社)长孙英主持。中国楹联学会诗钟文化研究院院长、诗钟社社长陈伟明重点强调了此次会议的意义,并介绍了发起人、执行院长李泽润先生对创办诗钟文化研究院和诗钟社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中国楹联学会诗钟文化研究院(诗钟社)的前身系中华诗钟社。是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野草诗社名誉社长的蒋有泉先生与陈伟明会长和宿儒李泽润先生共同发起并在天津成立的。诗钟,系辞赋余韵,是继诗联之后一种高雅的传统文化,更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是以文字的音、形、义三要素为基础,表现为字句定数、语音依律、体式归类、格目分明、对仗修辞、字意新巧的一种文体。诗钟以“联”为单位。它从游戏诗学中而来,折枝诗、羊角对、鏖诗、战诗、阄诗、改诗、诗唱、七碎、十四字诗等,都是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对诗钟不同体式的称谓。其发祥于闽粤一带,进而走向全国,至清代达到鼎盛。诗钟最早作为诗联练习的方法和途径,后则多以文人娱乐的形式出现,要求参与者的学识和修养须达到一定的水准。诗钟在天津有过辉煌的历史,如寇梦碧、陈中枢、张牧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张伯驹、周汝昌等前辈及文化名人也与之相唱和,他们以对句、出句的形式,抒怀言志的逸闻趣事,至今仍被津门文化界传为佳话。诗钟文化研究院(诗钟社)的成立既是对先贤们的礼敬,也是对这一艺术的接续和传承。2019年8月,中国楹联学会将中华诗钟社纳入分支机构,并正式更名为中国楹联学会诗钟文化研究院(诗钟社) ,从此诗钟文化步入了正规的发展轨道。

李培隽会长在讲话中指出,诗钟作为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是诗词楹联的基础,诗钟的完善和发展是对楹联文化发展强有力的支持。希望大家在开展诗钟活动的同时,不要忽略了楹联的主体,要牢固树立融合发展的思想意识。

会议一致认为,在中国楹联学会的正确引领下,诗钟社已从原来福建、陕西、天津等十余家,发展到近百家,全国参与活动由最初几十人发展到几千人,并从该群体中为中国楹联学会推送优秀会员百余名。现如今,组织架构趋于合理,队伍逐步壮大。在此基础上,诗钟文化研究院为规范创作行为,组织各地专家用两年多的时间拟定了《诗钟通则》。北京赵永生、杨沛、潘家农、宗宝光,福建李竹深、陈莪、李林洲、赵茂官、肖晓阳,粤港龙平、郭茂铭,陕西郭健、王建设、王小凤;河北朱惠民、王静,辽宁李华武、杨曦光、于海洲,吉林李顺金、于东光、宋彩霞,安徵宋贞汉,黑龙江刘兴君、尚桂凤、王雪原,天津刘锋、王柏松、杨晶等方家,在李泽润老师主持下,由孙英、王善全结合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诗钟规则的论述,进行了规范性地修改,形成《诗钟通则(修订稿)》,界定了诗钟文学定义,规范其内涵与外延以及文学表现突出特征。

 

 

诗钟社利用《中华诗钟》微信平台开展"中华诗钟每日一题"活动,每次创作诗钟作品近500联,组织词宗依据《诗钟通则》进行点评,已累进到310期,各地吟友的诗钟创作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各会员诗钟社进行每月一次雅集活动,组织各种赛事,提高诗钟创作水平及文字与社会生活的融合力!不仅有"每日一题"、"月赛雅集",更有打造“泽润杯”每月一次有奖品牌赛,而且拓展了两次围饶围棋文化进行的围棋主题全国诗钟赛,探索了一条诗钟文化与围棋文化相融合的新途径。

 

2020年11月11日 21:33
浏览量:0
收藏